《金融时报》如何用Instagram吸引年轻人?

营销文库

发布时间:2017-10-25 11:30:07

浏览次数:

 

文/全媒派

从2015年4W关注到2016年28W关注,再到2017年的52W关注,如今的《金融时报》已经在Instagram上摸索出契合品牌调性又能吸引年轻人的运营策略,交出了亮眼的成绩:每周新增5000关注量,抓住了34岁以下的年轻人。

用正确姿势刷出存在感

《金融时报》社交媒体编辑Jake Grovum接受Digiday采访时表示:“需要明确的是,FT不只是顺应趋势加入Ins,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独特的调性。”

Grovum指的调性即“与Ins用户的共鸣”。FT的Ins账户脱离了纸质版的严肃风格,正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向用户呈现内容和数据。

在遇到热门话题如脱欧和特朗普时,FT也希望呈现更丰富的动态更新和评论,而非传统的文字形式。

150883415881684900_a580xH.jpeg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摄影师Getty(图片的震撼性为其获得了3341个赞)

 

 图片的最佳应用方式

FT的图片内容包括“轻生活”和信息图表。“轻生活”内容多为山河湖海风景照片和讽刺漫画等,容易与用户产生共鸣,但并不强制其订阅内容。

150883423720812900_a580xH.jpg

另一部分为社交媒体上使用率较低的信息图表。FT中有专门的团队实现信息可视化,推动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此前关于“脱欧后英镑是否贬值”以及“苹果公司股价涨跌”的图表,都在Ins上收获了极高的点赞和互动。

 Ins“故事”:从静态发布到动态叙事

从2016年起,《金融时报》便开始尝试用Ins的“故事”功能推出付费新闻之外的内容,目的不在于将平台用户转化为订阅用户,而是不希望用户仅仅是复制和粘贴内容链接以获得更多的品牌曝光。

150883428541982200_a580xH.jpg

Grovum表示:“相对于轻生活,新闻的‘故事’体验可能更好”。比如带有#美联储#关键词的新闻就获得了较高的浏览量和参与度,所以FT团队尝试围绕热门话题,推出叙事型内容。

同时,FT也极为重视用户回复,所以Grovum也建议每条“故事”最终以问句结尾,以获取更多读者评论,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在Grovum看来,Ins的好处不在于其分享性,而是建立读者与品牌的联系。“和Facebook的分享功能不同,Ins的分享最多只限于截屏,用户的分享行为并不会对内容品牌造成威胁。”

目前来看,我们或许难以判断《金融时报》在Ins上的投资回报率,但对于媒体巨头而言,增加的品牌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本身就产生了极大的积极效应。

来源:全媒派

原标题:《金融时报》推出年轻化战略,玩转Ins账号,刷出社交存在感

 

相关文档

分享到:

北京大观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西海国际中心3号楼908-912

电话: 010-53344838

邮箱: daguan@bvrcn.com

深圳大观广告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保税区盈福高科技大厦7层B区

电话: 0755-83482908

邮箱: 591096295@qq.com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大观广告有限公司   互联网ICP备案号: 粤ICP备160362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