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铁娘子”遭弹劾 外国元首绰号盘点

新闻人物

发布时间:2016-11-23 11:35:04

浏览次数:

 

1、“韩国铁娘子”朴槿惠    

   嫁给政治的“独裁者之女” 朴槿惠,韩国现任总统,她由于像男性政治家一样强悍能干,被称为“韩国铁娘子”,由于每逢选举几乎必胜,被称为“选举女王”,也由于父亲曾是独裁者总统,故也被称为“独裁者之女”。但无论如何,如今这位无父母无家庭无子女的“三无女人”,已经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政治和国家”,并成为了韩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 1952年2月,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时值朝鲜战争,父亲朴正熙此时还只是韩国军队中的一名中级军官,自然也想不到自己日后会成为那个大名鼎鼎的“独裁者”或是“韩国现代化之父”。 1961年,朴正熙发动政变,建立军人专政,朴槿惠一下子成为“冰公主”。1974年,母亲陆英修在一次针对朴正熙的刺杀中被杀,22岁的朴槿惠马上回到了父亲身边,开始在政治场合中扮演起“第一夫人”的角色,这让朴槿惠积累了大量政治经验。她至今仍自豪地称自己曾是“代理第一夫人”。在扮演“第一夫人”的5年间,她理解了什么是政治权力,也学习了如何处理国家大事。甚至有人说,朴槿惠那5年的经历相当于一般政客干上20年的经历。 1979年,朴正熙被中央情报部首长金载圭枪杀后,朴槿惠淡出公众视野,从事一些文化推广活动。从1982年起,朴槿惠担任以自己父母名字命名的“正修教育基金会”以及朴正熙一手创办的岭南大学的主席。她在韩国文化基金会等民间文化交流机构也有任职。 1998年,朴槿惠参加议员竞选,再度登上政治舞台。从走向政坛之初,朴槿惠就被自由派戴上一顶“独裁者之女”的帽子。但这位“独裁者之女”在国会竞选中的得票率越来越高,到2008年她参加第4度议员竞选时,得票率高达88.57%。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已经预测她将会是继李明博之后的又一任总统。 2007年,朴槿惠在大国家党内与李明博竞争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资格。李明博竟然公开提出,今后党内总统候选人的竞争者,必须自己要育有子女。这一提议显然针对的是未婚未育的朴槿惠。为此,朴槿惠以党内总统候选人竞争者必须要服过兵役作为回敬。结果,从未服过兵役的李明博只好哑口无言。 在朴槿惠的网站、回忆录当中,处处透出“服务国家”的气息。她总是一再强调这样一句话:“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因此,韩国的一些报纸称她是“嫁给国家的人”。不过,这位熟悉党争、善于竞选,从不放弃任何机会宣示朴正熙与自己关系的活动家,更像是一个嫁给政治的人,陪嫁的便是父亲朴正熙留给她的政治遗产。

 

2、“大男人”普京 “施塔西”

俄罗斯总统普京绰号繁多,分别代表他的经历和风格。比如“施塔西”,这是前总理斯捷帕申送给他的绰号。“施塔西”是前东德安全部的简称,以效率高而著称。普京曾和施塔西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而德国式的认真、精确、严谨也深深地影响着普京。 “帝国主义者” 普京在总统办公厅当监督总局局长的时候,要和各路“诸侯”打交道,他坚持原则,从不犹豫妥协,有时还会采取强硬手段,使地方派别对之有畏惧之感,就送了他这么一个雅号。“帝国主义”当时指的是旧俄帝国。在担任代总理期间,普京就曾以铁腕对付车臣非法武装和恐怖主义分子而令国民佩服。 “大男人” 然而在前妻柳德米拉眼中,普京是个“大男人”——这是俄罗斯很多丈夫的通病。普京在前妻面前总是摆出大男子主义的架子,从来不询问她的观点,也从不夸赞柳德米拉。普京对女人有两条黄金格言——“一个女人必须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你不能随便赞扬一个女人,否则你就会宠坏她”。 “迟到大王” 普京还有一个绰号—“迟到大王”。从英女王、德国总理、西班牙国王到韩国总统,都曾领教过普京的“姗姗来迟”。 2013年11月普京前往汉城会见韩国总统朴槿惠时,已经晚到的他还在中途停留,与武术爱好者闲聊,结果迟到 30分钟。于是韩国媒体愤而打出这样的标题—“普京先生,下回请准时”。对于韩国媒体的反应,俄罗斯媒体认为是小题大做,奉劝韩国人不要耿耿于怀,普京仅仅迟到半小时算是“最深切的敬意”。只要翻看普京的迟到记录,对他的这个“恶习”也就习以为常了: 2003年见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迟到14分钟; 2012年见德国总理默克尔迟到40分钟; 约见美国国务卿克里谈叙利亚问题,最终迟到三小时; 2002年,普京让一群在空难中痛失子女的家长在巴什阔尔托斯坦共和国一个坟场内苦苦等候两个小时。 普京迟到的原因,颇为有趣。一方面是因为他行事慎密,在重要会议之前,常常会复查信息来源,作深入探究,结果晚点。另一方是普京有意为之,这源自于他渴望显露自己在世界政坛上占有“沙皇式的地位”,犹如俄罗斯帝国鼎盛时期的沙皇。

 

3、“哈巴狗”布莱尔 “金童子”、“小飞侠”

布莱尔的仕途之路很顺,1975年加入工党,1994年当选为工党领袖,1997年领导工党击败保守党,赢得大选胜利,出任首相,并在2001年大选中再度获胜连任。尽管其政府中的几位部长因为丑闻给他惹来了麻烦,但布莱尔本人一身清白,因此得到了“特氟隆托尼”的外号(特氟隆是一种不粘性涂料)。布莱尔刚上台,他喊出的“新工党、新英国”口号带给英国老百姓的新鲜和振奋的感觉。执政十年政绩显著:英国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教育和医疗经费增加。因此他曾一度被誉为“金童子”、“小飞侠”,赞颂的正是他锐意革新的精神和理想主义气息。 “穿裤子的撒切尔夫人” 布莱尔继承了撒切尔夫人的诸多政治遗产,也向来不隐瞒自己对撒切尔夫人的钦佩。于是,布莱尔又被外界称为“穿裤子的撒切尔夫人”,绰号含义半褒半贬。 穿裤子的撒切尔夫人”,一方面说布莱尔是“铁男子”——这是伊拉克战争对布莱尔政治形象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改变。这一改变就是,经过伊战,布莱尔树立了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形象。这个绰号的第二重含义,即是指责布莱尔成长为撒切尔夫人式的铁腕政治家,企图扩大首相的权力,把自己变成英国的总统。 “哈巴狗”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布莱尔背运重重。凯利门事件给布莱尔造成了巨大的政治伤害,民意支持率直线下降。围绕伊战和政府对伊动武证据问题,英国政坛一再掀起轩然大波。伊战固然令布莱尔有机会塑造自己作为强力领导人的形象,却也拉开了他与工党和公众的距离。布莱尔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更有甚者,英国黑客黑掉工党官方网站,将一张讽刺照片——咧嘴大笑的美国总统布什怀抱一只长了个“布莱尔头”的哈巴狗——贴在主页最显著地方,寓意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布莱尔唯布什马首是瞻,是布什的一只“哈巴狗”。这是布莱尔最讨厌的绰号。

4、“牛肉先生”布什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是美国第43任总统。 布什是有名的“绰号大王”——嗜好给别人起外号。不过,布什也拥有自己的绰号,还是香喷喷的——“牛肉先生”。12003年10月17日,小泉纯一郎在东京赤坂宫宴请布什,在饭局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小泉当着众多记者的面,调侃布什是“牛肉先生”。“牛肉先生”的灵感源自宴会上的一道主菜——日本牛排。饱餐一顿的布什称自己是“喜欢牛肉的男人”,于是在记者招待会上,小泉便借机调侃布什。听到自己的新名字后,布什不禁笑出了声,还自顾自地念叨了几遍:“牛肉先生,牛肉先生……”,然后煞有介事地评论道:“总比鸡肉先生好!” 除了“牛肉先生”,布什还有一个绰号,叫做“火人”。对布什“火人”这一绰号,日本媒体给出解释是:“布什总统因访问欧洲五国而变成了遍身是火的‘火人’”。2003年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宣言和导弹防御计划,布什在其后的一系列首脑会谈中,被“欧洲盟国集中炮火发起攻击”,会场外面聚满示威群众高喊着“反对布什”的口号。在欧盟举行的晚宴上,布什也因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而遭到欧盟十五国领导人一致的批评,在“炮火连天”的欧洲之行,布什总统作为靶子,自然要被轰得像个“火人”了。 “火人”绰号突显出布什作为美国总统的一意孤行,实行单边主义的能耐被他自己过分高估,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倚仗霸道为所欲为,人家都会听他的,以至受到“火”的洗礼。实际上这是批评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傲慢态度。

5、“野狼”小泉

小泉纯一郎是日本自民党领导人,改革派代表,曾任日本首相,现为日本众议院议员。他的绰号为“野狼”,并不是浪得虚名。他曾不顾党内反对,强力推动邮政私有化改革,为此,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赌注。在任首相期间,积极与美国政府达成战略伙伴关系,使日美关系在其任期内得到改善和加强。然而,小泉对中国和韩国的外交并未取得重大成果,在靖国神社、领土纠纷等问题上态度强硬、纠缠不清。 小泉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外界印象中就像一匹极具野性的“野狼”,对此小泉也欣然接受。他在自民党中好出奇谈怪论,一次参加电视采访,当被问及“让伟哥合法化”和“限制二恶英排放”哪个更重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伟哥合法化”。

6、“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1925年—2013年)是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11年)最长的英国首相。由于撒切尔作风硬朗,在担任英国首相前后,曾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这个绰号已经成为她的主要标志。 2007年,前苏联记者加夫里洛夫首次公开了这个绰号的真实来历。 1976年,当时的加夫里洛夫在前苏联红军的《红星报》当记者。有一天,他突然冒出个念头,决定把撒切尔夫人和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相提并论。“俾斯麦的称号是铁血宰相。但我无法用一个男性化的词汇来形容撒切尔夫人,因此我把首相一词换成了娘子。” 在被贴上“铁娘子”的标签后,撒切尔连续赢得三次英国首相大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形象陡然高大起来。她甚至把这个绰号当成荣誉徽章,视为自豪的资本。

 

7、“纳粹克星”斯大林

“救世主”与“恶魔”的共同化身? 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953年),前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大元帅,是前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元首。斯大林自小家境贫困,他从鞋匠的儿子变成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充满了传奇色彩,人称“纳粹克星”、“救世主”以及“恶魔”,其中称他为“恶魔”,至今仍存争议。 “纳粹克星”源于二战功绩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此前,前苏联与德国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久后,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却撕毁这个条约,并发动战争入侵苏联。战争初期,德军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妄图以闪电战迅速击破苏联,而苏军没有作战准备,节节败退,接连丢失了西部大片领土。直至列宁格勒被包围,莫斯科受到严重威胁,斯大林率领前苏联军民奋勇抗击,在莫斯科战役中重创德军,并相继赢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最后苏军乘胜反击,连续发动10次重大战略性战役,解放本国全部领土,共消灭德军200万人。斯大林的战略目标是:消灭波、捷、匈境内的德军,并在西方盟军的协同配合下,两面夹击,在德国本土上消灭敌人,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至此,斯大林遂被称为“纳粹克星”,展示的是他在二战军事指挥上的雄才伟略。 被美化的“救世主” 斯大林掌权的29年间,前苏联通过宪法形成了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其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斯大林掌控下的苏共政权,全力调动国家宣传机器,一方面把斯大林打造成“救世主”,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民众的思想言论自由,使民众成为只知服从的工具。事实上,斯大林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以其一人的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如将“救世主”的光环摘下,斯大林无疑是个独裁者。 斯大林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直至如今,西方仍然歌颂诺曼底登陆战役的重要性和伟大胜利,而有人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当然离不开斯大林超群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在主流意识里,斯大林就是“恶魔”。那么,斯大林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呢?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经过激烈的权力角逐,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掌控前苏联政权。上台后,赫鲁晓夫急于改革现有体制,而改革的起点和中心内容,则是揭开斯大林的“盖子”,即是把斯大林这个“救世主”偶像推到。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委员会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指出:“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行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或者力图表明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这是实际上是对斯大林独裁的批判。 有一本书叫《苏联肃反史》,是由逃亡到美国的苏联间谍写的。这本书,就是恶魔化、妖魔化斯大林的代表作。书中把斯大林描述为一个自私、残忍、暴躁、好色的小人,这种说法,无疑得到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可和加强。这是因为,在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把苏联领袖“恶魔化”是他们的战略部署之一。因此,称斯大林为“恶魔”,正是反映了前苏联当时国内与国际的政治生态。

 

8、“黑狗”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965年),曾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带领英国人民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称“三巨头”。然而,这个被外界普遍视为英雄的伟人,居然给自己起了一个自嘲般的绰号,叫做“黑狗”。 大不列颠民族向来幽默乐观,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幽默更是全球公认。“黑狗”这一绰号,正是源于丘吉尔的风趣幽默。丘吉尔长期患有抑郁症,他把抑郁症唤作“黑狗”,并告诫人们:“要是‘黑狗’开始咬你,千万不要置之不理,要是严重的征象已持续数周,而且还有自杀念头的话,那就赶快去看医生。”直至如今,“黑狗(black dog)”成了英语世界中抑郁症的代名词。

9、“铁血宰相”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1898年)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曾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绰号为“铁血宰相”,其中“铁”喻指武器,“血” 喻指战争。当然,“铁血宰相”这个绰号,自有来由。 俾斯麦生于大容克贵族家庭,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童年。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1835年于柏林大学毕业后,俾斯麦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领地。体格强壮,个性粗野,毅力坚韧,加上具备为达目标而不择手段和现实主义的态度,构成俾斯麦鲜明的性格特点,并影响着他从议员到外交官再到首相的政治生涯。 俾麦斯先后筹划三场统一德国的战争,分别为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可见俾斯麦崇尚以暴力来解决纷争。他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铁血宰相”由此而来。

 

本文主要内容转载自铁血网,原文出处:http://bbs.tiexue.net/post2_7145971_1.html

双双

相关文档

分享到:

北京大观广告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西海国际中心3号楼908-912

电话: 010-53344838

邮箱: daguan@bvrcn.com

深圳大观广告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保税区盈福高科技大厦7层B区

电话: 0755-83482908

邮箱: 591096295@qq.com

Copyright ©2024 深圳市大观广告有限公司   互联网ICP备案号: 粤ICP备16036277号